戴斌:夜间旅游正当时 是培育期也是新潜力

——

打印本文             

3月15日讯 3月14日上午,“夜间旅游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文化和旅游部南区召开,戴斌院长出席并发表题为“夜间旅游正当时”的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同志们,朋友们,

从宏观层面的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游客满意度调查,到中观层面的避暑旅游、冰雪旅游和目的地知名度调查,以及微观层面的市场主体研究,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一直都是强调“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都是为了推动产业发展。两年前,赵一静博士从韩国学成归来,她的学位论文就是关于夜间旅游。结合对地方旅游发展实践、市场主体商业创新的观察与思考,研究院以产业所为基础组建了夜间旅游课题组,并向文化和旅游系统提交了题为《释放夜间旅游新需求,培育都市旅游新动力》的专门报告。经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数据收集和实践探索,今天是公开我们的研究结论、学术观点、发展建议和政策主张的时候了。

夜间旅游是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新领域、学术新成果。 改革开放至上个世纪末期,“创汇导向,入境为主;政府主导,适度超前”是市场化意义的旅游业发展主基调。与卖方市场相适应,旅游理论以山水人文的资源研究和产业规划为主。进入新世纪后,国民消费成为大众旅游发展的市场基础,市场和新型消费成为理论生长点。正是在这背景下,我们先后提出了“大众旅游”“品质旅游”“景观之上是生活”“旅游目的地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既要美丽风景,也要美好生活”等观点,也推动了避暑旅游、冰雪旅游等产业创新实践。回过头来看,主要是从资源潜力挖掘和空间拓展上做文章,而夜间旅游这一时间概念的提出,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学术演化的进程中,也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虽然古时就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有自项灯市、哈尔滨冰灯节的实践,但是从经济社会现象、资源和市场多角度对夜间旅游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建构是开创性的。概念抽象和理论建构的过程并不只是有 “概念—命题—体系”及其形式化的数学表达,当然还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我们对现实的温情关注。对于很多工薪阶层而言,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很容易让人感慨“阳光下的城市是他们的,月光下的城市才是自己的”。对于“躲得开对酒当歌的夜,却躲不开四下无人的街”的芸芸众生而言,一座充满人间烟火的城市,一座可以夜场电影之后接着在夜市吟唱《成都,成都》和《董小姐》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夜间旅游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供给新动能。 相对于白天的走马观光的景区打卡,夜晚的休闲调性更有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消费旺,九成左右游客有夜间体验的经历,2019年春节期间游客夜间消费占目的地夜间总消费近三成。与银联、携程、驴妈妈等机构合作的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研究表明:夜游消费数据稳步增长,观光游船、主题灯会、文化体验活动成夜间旅游热度风向标。在平均停留三天的国内游客样本群中,高达53%的受访者会有2个晚上去体验当地生活,而18-35岁间的中青年亲子游、情侣游的夜游热度最高。在多元化的夜游需求中,当地生活和文化体验成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夜间文化节事活动、文化场所参观等活动的选择显著高于美食、购物、电影剧院等选项。数据表明,上海的夜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经接近白天的一半,成都春节期间推出的“夜游锦江”吸引了16万人次参与。

夜间旅游是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新方向、效能新提升。 发展夜间旅游有助于推动城乡目的地资源配置从空间拓展转向时间延展,有利于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出台了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包括购物、餐饮、电影、灯光亮化工程。总体上看,已经出台的政策主要着眼于本地居民的夜间消费。如何把游客消费纳入其中,在本地居民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旅游消费增量,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政策设计亦是重要。当代研究早已证实存在“旅游者二元行为论”。即旅游者进入目的地这样的非惯常环境后,其消费行为与日常惯常环境下会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旅游研究院持续开展的中国游客出境满意度与国内游客满意度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这种显著差异首先表现在消费总量上,受到时间成本、距离成本等强约束,游客消费支出总额会明显高于本地居民,关注夜间游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对地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实现量增。而且这种显著差异还反映在游客消费支出结构上,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包括旅游在内的重点领域出现的消费升级新趋势,从夜间游客视角重构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正带动许多目的地以数字智能技术为触媒开展着令人瞩目的智慧城市创新实践与产业生态平台重构,实现城市质优发展。巴塞罗那夜间机场巴士提供免费的wifi、充电设备,以及市区夜间公交线路无缝衔接主要景点等一系列人性化的设计,就是对夜间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有益的探索。

同志们,朋友们,

从历史上看,中国早在汉代就有夜间经济甚至夜间旅游了,参与者主要官僚士大夫阶层。两宋期间出现了商圈夜市、流动夜市、餐饮和娱乐夜市,商人阶层和部分市民参与了进来。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夜间经济和夜间旅游,应当,也必须是以国民大众的广泛参与为指向的。无论理论研究,政策设计,还是产业投资,刚起步的夜间旅游都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理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战略,坚持意识形态安全和生产安全两个底线。

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产品研发,都要着眼于城乡居民和广大游客对夜间旅游的现实需求,不能搞小圈子里的自我欣赏和相互吹捧。专项调查数据表明,七成以上游客仍期待夜游市场品质的显著提升,八成左右的受访企业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夜间投资的意愿,但消费主体和产业主体双方对夜游市场的判断仍有较大差异,夜间旅游供需匹配尚待专业数据和研究做支撑。

发展夜间旅游不要忙于出政绩,不要忙着发声音,政策和投资还没有落地呢,就忙着搞花花哨哨的颁奖盛典。夜间旅游需要中建、名家汇这样的灯光亮化,但是夜间旅游不仅只有灯光亮化,特别是在当前的国情、国力下,不能过于追求奢侈、豪华和震撼的效果。更不能有奇奇怪怪的灯光雕饰,要充分考虑公风良俗和受众感受。风物长宜放眼量,务必要理性而务实地做好理论建设、政策设计、环境优化和产品策划。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做事情,人民自有评说,历史自有评价。

发展夜间旅游不能总是往后看,更不能只是在民间民俗的圈子里打转转,应以开放的思维汲取世界各国发展夜间休闲和夜间旅游的经验。夜间旅游项目和内容可以是民间民俗、餐饮酒吧,也可以融合人类发文明发展到今的一切成果,如哥本哈根、伦敦、首尔等世界旅游城市,以文化艺术和城市空间为依托,融以光影秀、灯光雕塑、灯光交互装置,加入浸入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互动,从而吸引了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参与。韩国的“夜行”、日本小樽的“雪灯之路”、美国亚特兰大植物园的“玻璃植物展”等,都是可资借鉴的夜间旅游创意案例。刚才来自荷兰旅游局的杨宇先生介绍的梵高星空小道一公里夜间骑行项目,用设计师DaanRoosegaarde的话就是“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把科技与人的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

同志们,朋友们,

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思想上重视夜间旅游,实践上加强政策协调的时候了。 游客到访世界一流或者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不可能只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特别是对越来越多的追求异地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休闲客人而言,晚上6-10时也是旅游消费的高峰期。我们一定要瞄准这个“黄金四小时”,让游客有得玩、玩得好,而不是回酒店睡大觉。除了众所周知的夜市、夜店和专场演出,我们应当,也可以向文化要资源,包括挖掘公共文化的利用潜力。博物馆、图书馆、书店可不可以延长开放时间到晚上10点啊?从国际经验上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国民大众需要实体餐饮的宵夜,也需要精神文化的“深夜食堂”。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夜间旅游、夜间消费和夜间经济的兴起,必然会带来电力、自来水、地铁、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和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相应的投入,并务实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是各类涉旅市场主体培育夜间旅游品质,研发夜间旅游产品的时候了。 从受访企业发展夜间旅游需要的支持条件看,除了资金和政策外,对技术、人才、专业咨询和数据服务的需求达到42%、27%、17%,加快投资研发产业链,是缓解夜间旅游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景观之上是生活,不能一说夜间旅游就奔着山水实景演出和大型主题公园去了,应在充分挖掘本地居民的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的基础上,让游客参与进来,从而扩大消费基础。像苏州的评弹表演、北京的老舍茶馆、上海的彩虹合唱团、东北二人转,等等,都可以为游客所共享。北京新日国旅的天坛夜宴项目就很好啊!白天是大众观光客,美好的夜晚则是属于小众文化体验者,也是一种资源的错峰利用吧。要用好大数据聚合游客,那么多的过夜游客,不同年龄段的都有,职业背景和生活方式各异,不可能都去三里屯和后海泡酒吧。布丁酒店创始人朱晖先生三年前就在开发都市夜游的APP,用大数据连接游客需求和导游资源。

是教育、科研、媒体和社会各界共商、共建、共享美好夜间生活的时候了。 总体而言,夜间旅游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和产业培育期,需要研究机构、大众传媒和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和精心呵护,不能放几头猪就把一块白菜地给拱喽。要培养灯光设计、城市亮化的专门人才,当代夜间经济不是打几束灯光就完事了,这里面有技术,更有艺术和审美。媒体要把时尚和审美品位带到旅游领域中来,受众和体验者的审美力提高了,就可以倒逼内容生产机构和公共事务管理机构持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从而打造世界文化新地标。上个月,由《孤独星球》联合京东、OnePlus上线了手机夜拍旅行读物《夜·中国》,让游客模糊了消费体验者和内容者之间的界限,就是科技、文化和时尚的有机融合。

夜间旅游已经完成了从自发探索到局部自醒,正在走向战略自觉。在此进程中,离不开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推动,更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实践,以及国家和地方的主动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愿意与各方探讨市场研究、统计调查、研讨会和节事展览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夜间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网)

上一篇顺德完成4个河心岛生态修复
下一篇夜间旅游数据报告:文化节事活动需求最旺

夜间旅游  相关内容

——

15

2019-03

夜间旅游数据报告:文化节事活动需求最旺

3月15日讯 3月1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夜间旅游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文化和旅游部南区举行。旅游经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张佳仪发布了《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笔数分别达全日消费量的28.5%、25.7%。夜间文化… [了解更多]

15

2019-03

戴斌:夜间旅游正当时 是培育期也是新潜力

3月15日讯 3月14日上午,“夜间旅游系列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文化和旅游部南区召开,戴斌院长出席并发表题为“夜间旅游正当时”的主旨演讲,全文如下:同志们,朋友们,从宏观层面的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游客满意度调查,到中观层面的避暑旅游、冰雪旅游和目的地知名度调查,以及微观层面的市场主… [了解更多]


精选旅程Focus on unique, deep, and extreme private customized travel experiences

走新全球定制旅行服务机构——专注独特、深度、极致的私人定制旅行体验!

——

我们拥有专业的旅行定制师、旅游销售、计调、导游、网络营销团队,提供全新的、全面的、专业的、信息化的旅游资讯及一系列的定制旅游,包团批发服务。我们以“诚信经营、专心专业、精益求精、服务周到”为宗旨,以“

Learn more

 
QQ在线咨询
本网站出售
本网站出售
客户咨询热线
138-287-62365
公司业务传真
0755-82201001